【文质彬彬】
■“文质彬彬”出自《论语》:“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的大意是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孔子强调“文”与“质”同样重要,以此比喻理想的君子人格模式。文质彬彬的“文”是指文采,文气;“质”是指质朴,实在;在待人接物行为上,两者搭配得当谓之“彬彬”。现在,文质彬彬指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文雅有礼貌;
■“彬彬”二字反映孔子一贯“不偏不倚,执两用中”的中庸思想。孔子曾言:“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孔子在肯定社会文明趋势的同时,流露出对“文过其质”苗头的某些隐忧,表达了对“文质得中”的向往与追求;
■孔子把“文质”对举,“质”是里,“文”是表;“质”是内容,“文”是形式。所以,孔子既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他崇尚的是“文质”并重,内外兼修,均衡协调;
■有些人重“质”轻“文”。子贡说,“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ò)犹犬羊之鞟”。“文”通“纹”,意思是本质就是形式,形式也是本质,虎豹和犬羊的皮是一样的,区别仅仅在于虎豹的皮毛有花纹,而犬羊的没有。君子若是没有礼义之美,那岂不是与小人毫无分别了吗?
■有些人重“文”轻“质”。朱德庸说:有一种人,他穿时尚的衣服是为了让別人看,他开的车是为了让別人看,他居住的家装修是为了让別人看,他去工作也是为了让別人看,他的孩子送名校是为了让別人看,他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展现给別人看,所思所想都是以他人眼光做唯一标准,这种人我称为“橱窗人”。
打赏
收藏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