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有人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享乐看做是福气,真是这样吗?短期可能如此,长期一定有害。就因为这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这句话的人是孟子。为了说明这一主张,孟子举了六个人的例子:舜是从田野之中被任用的,傅说是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的,胶鬲是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的,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的,孙叔敖是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百里奚是从市井被举用登上了相位的;
■孟子于是总结: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某个人身上,一定会先让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如此种种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孟子再从人说到国家: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那么顺境下的国家常常就要灭亡了;
■于是孟子得出了流传万世的真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忧患灾难能激励人勤奋向上,从而使人生存发展下去,而安逸享乐反而会使人委靡,甚至国家灭亡;
■中国历史上,“生于忧患”的名士比比皆是:周文王被囚羑里,始作《周易》;孔子周游列国被困陈蔡,而后编撰《春秋》;屈原遭到放逐,撰不朽之《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著作《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成就兵家圣典《兵法》;司马迁惨遭腐刑,编撰史家绝唱《史记》;勾践于吴国闻鸡起舞,卧薪尝胆而复兴越国……
■东晋时,名将陶侃被贬为广州刺史之后,早上总是把一百块砖头搬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搬到书房里,每天如此,别人感到很奇怪,问:“这样折腾为什么啊?”他说:“我的志向是收复中原大地,如果悠闲安逸的生活过惯了,就怕一旦遇到大事我没有精力,所以才主动使自己辛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