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 正文
目录

乡愿

慕颜国学2025-07-2485240

【乡愿】


■尽管人有种种,事也有种种,但所有的人与事,却被南怀瑾一语道尽。南先生说:“任何一个人,一生只做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此而已”。有一种人,被称为“乡愿”。“乡愿”一词出自《论语》:“子曰:乡愿,德之贼也”。“愿”是谨厚,老实。“乡愿”指貌似忠厚、实与恶俗同流合污的人;


■孟子对“乡愿”有个定义:“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孟子的意思说:你要反对他,批评他,都挑不出毛病;他看起来很好,忠诚,诚信又廉洁;大家都喜欢他,他自己也很得意。但是,他在本质上,是同流合污的,是不合尧舜之正道的。“乡愿”就是这样“阉然媚于世也者”的“好好先生”;


■什么是“德之贼”?易中天先生说:现在的理解“贼”是小偷,偷东西,但古文不是这个意思。贼,在古汉语里面是人身伤害。偷东西叫盗。“盗”是财产侵犯,“贼”是人身伤害,“寇”是外敌入侵,“匪”是犯上作乱。比如鬼子有日寇,德寇;比如国民党喊的“共匪”。孔子说“德之贼”,就等于说老好人对道德进行人身伤害,会要了道德的命;


■在孔子看来,“中行”是最高品格。孔子说:“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狂者敢作敢为,狷者有所不为。狂者、狷者毛病都很明显,甚至很突出,但他们没有迷惑性,而且都有可取的一面”。而好好先生却抹煞是非,混淆善恶,无正义,八面玲珑,这才是真正危害道德的凶手;


■孔子说话一向温文尔雅,但在说“乡愿”时,像这样强烈的否定,语气如此激愤,实不多见。孔子对老好人,为什么如此深恶痛绝呢?孟子说,这是因为孔子痛恨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关于孔子对“似是而非”的讨厌,孟子进一步举例说:“讨厌杂草,是怕禾苗被弄乱了;讨厌奸佞,是怕大义被搅乱了;讨厌巧舌如簧,是怕诚信被弄乱了;讨厌靡靡之音,是怕高雅的音乐被弄乱了;讨厌紫色,是怕红色被弄乱了;讨厌乡愿,是怕道德被搞乱了”。


打赏
收藏
点赞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nxwxw.cn/post/1903.html

发布评论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