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尝君传》,总为那“鸡鸣狗盗之徒”的注脚怔忡片刻。
世人多赞其“食客三千”的阔绰,赞其“狡兔三窟”的智谋,却少有人细想:当一个权倾天下的公子,需要靠学鸡叫、钻狗洞的人来解围时,这究竟是纳贤的佳话,还是格局的局限?
王安石说“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一语戳破了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所谓“贤”,若只停留在“有用”的层面,与豢养工具何异?那些真正能安邦定国的才俊,恐怕早被这三千人的喧嚣挤到了角落——就像珍珠混在鱼目里,反而不如鱼目显眼。
更耐人寻味的是冯谖弹铗的故事。起初被视作“无能”的食客,用“焚券市义”的远虑,为孟尝君铺就了最稳固的退路。这倒像个隐喻: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不被重视的沉默里,而非那些招摇过市的“奇技”。
合上书页时,忽然明白:所谓“得士”,从来不是看门客的数量,而是看能否在喧嚣中辨认出真正的锋芒。否则,三千食客再多,也不过是三千面镜子,照出的终究是主人自己的局限。
打赏
收藏
点赞
上一篇:学习了世界史后(随记)
下一篇:了解历史上苏秦后(随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