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渊之悟犁耙地气/文在思想的原野墨色混沌混纺理性的红光被遮蔽思维的轨道脱缰困惑于丛生的荆棘纠结着每一个清明的渴望信仰的殿堂砖石散落一地那些应该支撑灵魂的梁柱化为腐朽人们在废墟中徘徊眼神空洞,陷入方向的迷茫道德的...
浪淘沙.忆海空卫士王伟(李煜体)文/池边墨梅(湖南)军史永留名,酹酒英灵。南疆万里望银鹰。虎胆丹心昭日月,卫士忠诚。海阔暗潮生,鬼魅阴狞。大驱航母似群鲸。地网天罗编织好,护国神兵。2025.7.24...
浪淘沙.忆海空卫士王伟(李煜体)文/池边墨梅(湖南)军史永留名,酹酒英灵。南疆万里望银鹰。虎胆丹心昭日月,卫士忠诚。海阔暗潮生,鬼魅阴狞。大驱航母似群鲸。地网天罗编织好,护国神兵。2025.7.24...
在莞邑的土地上文学的种子,早已深植从打工文学的萌芽,到新大众文艺的崛起每一步,都踏响时代的鼓点 看那车间的灯光下工人们的笔触,如灵动的音符跳跃在生活的五线谱上书写着汗水与梦想的交响 清洁女工的笔记里藏着生活的细腻与坚韧烧烤店店员的诗篇中飘出烟火的温暖与炽热石材师傅的作品内饱含岁月的深沉与厚重 素人写作的浪潮,汹涌澎湃他们是生活的歌者,是时代的记录者用最质朴的语言,诉说最真实的故事让文学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 东莞,这座梦想的城市为文学创作者搭建起广阔的舞台名家学者的汇聚,带来思想的碰撞文学活动的...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有人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享乐看做是福气,真是这样吗?短期可能如此,长期一定有害。就因为这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这句话的人是孟子。为了说明这一主张,孟子举了六个人的例子:舜是从田野之中被任用的,傅说是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的,胶鬲是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的,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的,孙叔敖是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百里奚是从市井被举用登上了相位的;■孟子于是总结: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某个人身上,一定会先让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
【年号】■古代新君即位,要取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名号以纪年,这就是“年号”。“年号”是由汉武帝首创的,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这一举措不但形成一种制度,还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也就是尊从哪一朝,哪一帝的年号,以什么方式进行纪年。后来,人们把这记录年代的开始之年称为“纪元”,改换年号叫做“改元”;■当改朝换代,或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汉书》记载,汉武帝狩猎捉到一只独角兽白麟,群臣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纪念,建议用来纪年,于是立年号为“元狩...
【三才之道】■“三才”指天、地、人。《周易》最早、最明确、最系统地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伟大思想,由此深入中华民族之心,贯穿于人伦日用之中,使得中国人对“天地与自然”无限敬畏,并且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李里先生说:“才”的一横表示大地,中间一竖表示草木,一撇表示草木长出的根须。《说文》讲“才”指草木初生。草木初生时便有了能量,故“才”引申为能量的意思。将天、地、人并称为三种能量,这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视角;■《易经》载:“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君子三变】■儒家文化强调做人,尤其是成为君子。君子就要有君子的样子,称为“君子三变”,又称“君子三态”,在《论语》中记载,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意思是:“君子从外表看起来有三种变化,起初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接近之后又觉得很温和,等到听他说话之后,又觉得他义正辞严,一丝苟且也没有”;■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读诵孔子所说的话,基本上都是做人做事的大道理,有些严肃,有些温情,有些严厉,让我们时时都有俨、温、厉的感受,所以子夏的话,不仅是对君子的看法,更...
【封建】■“封建”是一种分封土地的政治制度,据《吕氏春秋通诠》载:“封建,即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该区域内建立邦国,相传黄帝为封建之始,至周制度始备”;在中国之外,欧洲中世纪也曾实行类似的制度;■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也称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被称为“诸侯王”、“君”或“国君”,有时也使用“国王”的称谓;■西汉贾谊,看到诸侯王多有叛乱,指出叛乱并不取决于疏亲,而是取决于“形势”,取决于他们力量的强弱,于是他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
【餐桌四害】■“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在这两句话里就可以想见。做为现代父母,遇到最大的麻烦就是不知道如何面对孩子,教育孩子。其实古人教育孩子,是以“洒扫应对”为入手处的,认为小时候做好小事,长大做大事就放心了。除此之外,古人认为餐桌上也是教子的好地方。学者治中总结得出“餐桌四害”,用以诫子:一曰杀生,二曰浪费,三曰纵酒,四曰吃相不雅;■“不杀生”是儒释道三家古来的通训,只是说法有些差异。儒家提倡“君子远庖厨”,“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佛教和道教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