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采石矶上的太白诗魂》

孙群实力诗人2025-08-0685330

采石矶上的太白诗魂


文/孙群

矶者,临江之危石也:嶙峋拔地,破雾穿烟,如苍玉嵌碧波,镇锁千层狂澜;

太白,仗剑之诗客也:慷慨凌江,携酒带篇,七踏江东之筵,啸傲万里云川。

临江有矶,雄峙翠螺之山;揽胜称绝,名冠长江之川。与城陵、燕子并称三秀,历千年而誉播尘寰。赤乌年间,因采石而名传;盛唐岁月,缘诗仙而辉添。

秋临采石,风拂翠螺之峦;月上矶头,光泻长江之澜。酒入豪肠,七分化银蟾之魄;诗吟矶畔,三分凝楚水之寒。此境千年,续太白之踪;此月万古,照骚人之鞍。

传曰,采石有坊,额题 “醉仙”,名传江壖;太白常至,醉卧其间,酣畅意绵。坛贮 “女儿红”,浸采石秋菊之鲜妍;窗下择方桌,点茴香、醉蟹佐杯盘。自斟自酌,陶然忘年,酒酣耳热,语笑喧阗,话蜀道之巉岩,惊栈阁之危悬;忆长安之鼎盛,叹京华之繁弦。忽忆少年壮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意气轩然 —— 南历苍梧,览百越之烟岚;东涉溟海,观沧溟之浩漫。豪情入酒,酒溢豪言,一任江风,卷此清谈,散入矶头月与滩。

观夫酒坊错落,酿盛唐之法;糟香弥漫,醉楚江之滩。曲应节气,循天宝之律;秘藏诗句,记 “醉客” 之欢。江风过矶,携残醉之味;浪撼波摇,漾糟香之漫。浅秋如昔,立矶头太白远眺;长江似练,展“天门中断”之观。倾酒入流,起 “尽欢” 之漪;随波东去,接金陵之烟。青石留痕,印当年之壶影;野菊摇枝,拂长衫之翩。

太白曾寄住庐翠螺。枕浪听涛,邀山麓老儒论篇;争鸣面赤,终共饮一壶之欢。老儒赞曰:“君诗如长江,浩浩汤汤奔远川。” 太白笑答:“君诗似翠螺,底蕴深厚藏云烟。” 对话竹刻,编为《问答》篇,惜已失传。唯方志载:“二贤论诗,山月为之徘徊” 之语,留韵事于简编。

忆昔秋夜,月步翠螺之颠;风掀诗袖,露腕间之红绵。渔女赠绸,言可镇浪神之怒;太白解系,任其随松风之牵。“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句落波心,惊沙鸥之宿眠;鸥衔诗残,带千年之泪潸。

太白醉里,复登矶巅。江风拂鬓,白发飘如诗旃。指江心之皓月:“此吾乡关!” 遂纵身跃入,清波溅起寒烟。渔舟急桨,捞明月而不得;唯拾酒壶,盛半江之风烟。壶身题字,“长风破浪”痕犹显;至今馆藏,光射厅堂韵自绵。江风掠矶,时吟其句;涛声绕岸,常诵其篇。字字浸楚水之浪吼;句句涵长江之涛喧。

今我辈临矶,续诗仙之咏叹;为山河作赋,举清樽而敬晴川。杯承太白之余温,非独孤而贪醉;情寄祖国之壮丽,以忠心而赤胆。此韵悠悠,与长江共奔涌;此情耿耿,随明月照尘寰。

时光轮转,碾碎多少尘烟;唯留传奇,李白与兹山共永年。长江九曲,温柔环抱此城郭;诗仙长眠,魂与斯土共缠绵。马鞍山,遂为其不朽之宅;诗千首,终成斯地之至珍。所谓“月下独酌,醉写半个盛唐”,信然!


注:

1、赤乌年间——指:(公元238年八月至公元251年四月)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君主孙权在位期间使用的第四个年号。

2、“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句——出自唐李白的《上安州裴长史书》。

3、“天门中断”、“碧水东流”句——出自唐李白的《望天门山》有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4、“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句——出自唐李白的《把酒问月》。


打赏
收藏
点赞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nxwxw.cn/post/2212.html

发布评论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