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族英雄——左宗棠(散文诗)
你从湖湘的晨雾里走来,长衫上还沾着岳麓书院的墨香,掌心却已攥紧了经世致用的锋芒。当山河在鸦片的迷雾里沉沦,当朝堂的争论比边疆的风沙更烈,你把奏章写在战旗上,让笔墨化作铁骑的嘶鸣。 抬棺出征的那一刻,你把生死钉进了新疆的冻土。不是为了金銮殿上的一声赞,而是为了让伊犁河谷的炊烟,继续飘在华夏的晴空里。骆驼踩过的戈壁,后来长出了杨柳——那是你亲手栽下的界碑,用绿荫告诉世界:这里,每一粒沙都姓中国。 有人说你固执,可正是这份固执,让新疆的星空始终映照在祖国的版图上。你让西陲的风知道,有些脊梁,永远不会弯...
签约作家
2025-08-05
0
8559
看看文学大家泰戈尔(随记)
泰戈尔确实是位让人忍不住赞叹的大家啊。他的文字像带着清晨的露珠,轻轻落在心上,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摹,又藏着对生命、爱与自由的深刻思考。 你看他写“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寥寥数字就把生命的张力与落幕的从容说得透彻;还有“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那种在困顿中依然向上的力量,读来总让人心里一暖。 他好像总能用最温柔的笔触,触碰那些最本质的东西,难怪会被那么多人记在心里。你是最近读到他的哪句诗,又有了新的触动吗?...
签约作家
2025-08-05
0
8558
给赴美留学生的几句实在话(随记)
落地第一晚,先认校门和警局的位置。别信“英语不好慢慢来”——课堂上卡壳的瞬间,比词典更让人记牢单词。 别总扎在华人圈子里吃火锅。去蹭一节陌生的课,和超市收银员多聊两句,你会发现,文化冲击里藏着惊喜。 论文别抄,数据别改。在美国校园,学术污点比挂科更难洗。 孤独是常态。下雨时自己修灯泡,过节时煮碗面,扛过去,你会比想象中强。 别当“香蕉人”,也别总较劲“谁对谁错”。你带的中国故事,和你看到的美国,同样珍贵。 最后记着:文凭是船票,不是终点。哪片海更适合你扬帆,心里要有数。 行李箱再满,也别忘了装着...
签约作家
2025-08-05
0
8555
了解历史上苏秦后(随记)
苏秦佩六国相印的那一刻,该是怎样的意气?腰间的相印碰撞着,像六国的心跳在同一声律里震颤——这震颤里,藏着他“悬梁刺股”的血痕,也藏着战国末年最脆弱的平衡。 世人多惊羡其“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势,却少有人问:那六国的相印,究竟是系在苏秦的腰间,还是系在各国各怀的私心之上?当合纵的盟约写在竹简上时,秦的铁骑已在函谷关外磨亮了刃;当他在朝堂上舌灿莲花时,背后的猜忌与算计,早已比他的辩词更锋利。 最耐人寻味的,是他最终的结局。以一人之身系六国安危,终究成了一场悬于发丝的博弈。当信任的丝线断裂...
签约作家
2025-08-05
0
8560
读了《孟尝君传》后(随记)
读《孟尝君传》,总为那“鸡鸣狗盗之徒”的注脚怔忡片刻。 世人多赞其“食客三千”的阔绰,赞其“狡兔三窟”的智谋,却少有人细想:当一个权倾天下的公子,需要靠学鸡叫、钻狗洞的人来解围时,这究竟是纳贤的佳话,还是格局的局限? 王安石说“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一语戳破了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所谓“贤”,若只停留在“有用”的层面,与豢养工具何异?那些真正能安邦定国的才俊,恐怕早被这三千人的喧嚣挤到了角落——就像珍珠混在鱼目里,反而不如鱼目显眼。 更耐人寻味的是冯谖弹铗的故事。起初被视作“无能”的食客,用“...
签约作家
2025-08-05
0
8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