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圣孙武】■做为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显然是不行的。国防是为了防止侵略,侵略就会引发战争。历史上讨论战争最多的是诸子百家中的“兵家”。孙武是“兵家”的创始人,被尊为孙子,被后人尊为“兵圣”。孙武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战无不胜,率兵3万打败60万楚国大军,战功卓著的孙子“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孙武本是齐国人,30岁时避难来到吴国,得到吴国大夫伍子胥的极力推荐,对吴王说:孙子“精通韬略,有鬼神不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诚得此任为将,虽天下...
【武训】■清朝光绪年间,山东有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这个乞丐很奇怪,他时而唱着乞讨的段子,时而装扮成猪狗模样,时而又学驴叫,经常惹得众人哄笑。更奇怪的是,乞丐用沙哑的嗓子唱:“我乞讨,我积钱,修个义学为贫寒”,这个奇怪的乞丐就是武训;■乞讨就是要饭的,但武训行乞却不为活命,他只为一个目标:兴办义学。武训7岁丧父,之后备受欺侮,吃尽文盲苦头,决心行乞兴学,“让穷孩子会写会算,不受人欺”。于是他手使铜勺,肩背褡袋,烂衣遮体,四处乞讨,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整整三十八年,历尽艰难,终于“设...
【杨震四知】■很多人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因为有一己之私,所以人生才痛苦不堪;很多人也想克服,但却力不能及。汉代有位杨震,堪称历史楷模。据《后汉书》载:杨震通晓经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并开坛教学三十年,弟子多达三千人,完全可以同孔子有三千弟子相媲美,人称“关西孔子”。杨震五十岁时被推荐当官,以“清白吏”为座右铭,赢得世人的称赞;■杨震为官唯才是举,选贤任能,他曾推荐“贤人”王密做昌邑县县令。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晚间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的知遇之恩,未想...
【曾国藩】■曾国藩是晚清重臣,曾子的七十世孙。曾国藩堪称全能。他武能保住大清江山,文是近代儒家宗师,政则匡救时弊而成“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被认为是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 “千古完人”;■或许很多人不知道,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由他指导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为大清王朝培养了大批人才;■面对风雨飘摇的晚清时局,曾国藩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一手缔造了拥有“血诚”“...
【老君五戒】■据传,老君西游之时,把“道、德”二经传授给关令尹喜,而后尹喜再请“持身奉经”之法,老君于是就又传下《太上老君戒经》,也就是“老君五戒”:一戒杀,二戒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酒。《老君戒经》中说:“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人,善女人,愿乐善法,受持终身不犯,是为清信”。而在佛教中,也有相同内容的“五戒”;■不杀生:《老君戒经》曰:“一切众生,含气以上,随飞蠕动之类,皆不得杀。蠕动之类,无不乐生,自蚊蚁蜓蛐,咸知避死也”。此外,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乃至自杀...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有人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享乐看做是福气,真是这样吗?短期可能如此,长期一定有害。就因为这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这句话的人是孟子。为了说明这一主张,孟子举了六个人的例子:舜是从田野之中被任用的,傅说是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的,胶鬲是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的,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的,孙叔敖是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百里奚是从市井被举用登上了相位的;■孟子于是总结: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某个人身上,一定会先让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
【年号】■古代新君即位,要取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名号以纪年,这就是“年号”。“年号”是由汉武帝首创的,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这一举措不但形成一种制度,还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也就是尊从哪一朝,哪一帝的年号,以什么方式进行纪年。后来,人们把这记录年代的开始之年称为“纪元”,改换年号叫做“改元”;■当改朝换代,或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汉书》记载,汉武帝狩猎捉到一只独角兽白麟,群臣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纪念,建议用来纪年,于是立年号为“元狩...
【三才之道】■“三才”指天、地、人。《周易》最早、最明确、最系统地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伟大思想,由此深入中华民族之心,贯穿于人伦日用之中,使得中国人对“天地与自然”无限敬畏,并且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李里先生说:“才”的一横表示大地,中间一竖表示草木,一撇表示草木长出的根须。《说文》讲“才”指草木初生。草木初生时便有了能量,故“才”引申为能量的意思。将天、地、人并称为三种能量,这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视角;■《易经》载:“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君子三变】■儒家文化强调做人,尤其是成为君子。君子就要有君子的样子,称为“君子三变”,又称“君子三态”,在《论语》中记载,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意思是:“君子从外表看起来有三种变化,起初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接近之后又觉得很温和,等到听他说话之后,又觉得他义正辞严,一丝苟且也没有”;■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读诵孔子所说的话,基本上都是做人做事的大道理,有些严肃,有些温情,有些严厉,让我们时时都有俨、温、厉的感受,所以子夏的话,不仅是对君子的看法,更...
【封建】■“封建”是一种分封土地的政治制度,据《吕氏春秋通诠》载:“封建,即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该区域内建立邦国,相传黄帝为封建之始,至周制度始备”;在中国之外,欧洲中世纪也曾实行类似的制度;■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也称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被称为“诸侯王”、“君”或“国君”,有时也使用“国王”的称谓;■西汉贾谊,看到诸侯王多有叛乱,指出叛乱并不取决于疏亲,而是取决于“形势”,取决于他们力量的强弱,于是他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